TA的每日心情 | 擦汗 2025-1-24 09:05 |
---|
签到天数: 240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 N- u4 Z: ^9 N& k
勤工助学
% r8 E2 y/ d; c" A3 P; R4 W* C[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p2 L; ^$ T: X7 [7 a
5 r1 B j) i4 J% V7 u
7 `' T& y8 N8 T! a# V
" L6 k& F3 I3 R3 ]
20多年前,“勤工助学”在校园里是个时髦而响亮的字眼儿。现在四十多岁念过大学的“大商人”,其第一笔买卖大都可以回溯到念大学时的“勤工助学”。这间学生们自已开在校园里的售书亭,是被校团委支持的“合理合法”的书亭。图上学生们穿的军装,是当时校园里满目皆是的“套装”之一。(入学时“军训”发的,之后就总是穿着,直到毕业。)很有意义的“时装”,但许多人毕业前将其“贱卖”给低年级了。
) \- s ^+ T' L5 m6 ~9 a4 v2 L# z3 M! ~6 ^) @5 I# v7 F$ |
" w& e- Z- S" p. m# S: z
" z& o% O# U% B& \1 o9 T1 b4 t7 w
渴求
2 m0 m. X( U6 Z# t) ?' a[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 O* G# F; |8 }. F0 s' x) Z: d+ R* P- n, U- \3 r8 \
* v8 O# e0 b9 o' } I2 h) M
4 i! o5 P J: s& ?. A
记得书亭开业那天方圆五十米之内“人山人海”。没了各种“苛捐杂税”,书亭里的书便宜得没边儿(特别是开业那天)。但不含糊地说:那时的大学生,确实是真看书真学习的。省吃简用的那几个钱儿,也确实是大都买书了。记得当时比较畅销的书好像是《第二次浪潮》、“弗洛依德”,当然还有王朔的小说。 - r0 }* q% q% E N% |( [
$ E# Q4 q& o& c3 l1 ?& P! ?8 \% Q" v2 v& ^
# @; L% Z; S) n8 Y) O6 Q S8 I/ A
“挤刷刷”
O5 s8 E3 W u' t% t& ~* v[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9 ^, T T( T# m. m) j6 b
" `9 v) d. @; d z. B2 G+ {0 @1 v3 _/ ]
) i6 {$ z) U& Y
不知别的学校是不是这样,反正这是我上学时常见的情形之一。对知识很渴求的样子(但打饭时也是这样,尤甚),但我们在校外却总是扮演着维持秩序的角色。我们胸别校徽,“为您服务”,总是很文明很礼貌的样子。那时的大学生很稀罕,确属“天之骄子”。
2 }- |9 B! P8 h" o: Z1 D/ D h; C3 j$ N+ i9 a
; @0 f* }# [0 Q' n4 k, O k# `
% m2 a: e$ ]5 ]3 j2 m6 q学生“咖啡厅” n" u/ }0 g' L0 a& Z& s9 J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 K* A" |+ V' g( x9 ~' M
& ]' B0 }- s% {& E6 x & X0 [- b7 h$ ?# q% T
3 e5 F& I4 z" s8 P" u# v% V 地点是职工食堂,只是在晚上开,因为白天教工要在里面吃饭。此图除了看女学生们的工作服,最需细品的还是男生胸前新郎一样别着的红色标签。记得上面写的是:经理、副经理。当然,最有特色的还是右下方桌子上的那款“音响”。“三洋”四声道,宛如现在超薄越大的“家庭影院”。那时,这“音响”实在是太有用了,请名人来讲座、办舞会、踏春游玩、听邓丽君或是崔健的歌,哪一样没它都不行!
v4 J4 y: D/ {, k* f1 r8 b) h" H& i. K' a H8 ^' L2 I
3 _0 `$ C& a( L8 A
. d4 X* G, I6 n/ s2 D# Q$ C6 n2 \穷乐呵PK穷讲穷
/ j7 M5 g- E' @5 x4 C. p[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u; ?( ]7 o8 H* c
% _8 c1 D% p2 j) a9 c7 k3 a$ M/ n + r8 O P$ r! G/ S5 }% z' }( x7 K* c
' {) C1 w) h, ^5 R$ e
简易的圆饭桌、小方凳、日光灯管、双喇叭录音机、嘈杂的人声……这就是我们的“咖啡厅”,但去晚了是没座位的。请注意最左上方那个站立着喝咖啡的男生,还有举着雪糕或正舔雪糕的男生。女服务员是我们中文系大四的一个女生,用当时报纸上的话说:她受到了很好的锻炼。
' x" Q$ N/ ]0 @( g; {9 v# Z4 I6 u) o' U: ? i
1 j8 F$ @& R& y“疯狂围棋”
' E$ ^7 i7 k, M) l. W[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1 @2 }2 G. c# ], c
% ?& V) Z0 T4 O1 j+ j, k# p, J
0 u5 D/ `, R8 x! L3 n# {) |
! `* r& ?# @2 x+ k/ W
当时校园里最时髦的事情跳交际舞、演讲、速记……各种“协会”、“学会”如雨后蚯蚓般纷纷出现。但在男生中,最横行的,恐怕莫过于围棋协会。办讲座、打比赛、看棋书,拍天黑地下棋,眼睛都跟围棋子儿似地瞪着。我也是那时候学的,但棋艺无甚长进且害了失眠症,便一怒摔棋不玩了。那时,围棋下得好的大都是理科的学生。 , p2 S" {: h' v
) [4 D/ f* J) ^3 e& u0 _) S0 _
3 S2 R. _; G9 I+ d2 x# x走一步看十步(或N十步)
% j6 M3 {1 z+ L2 _[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9 | M& N+ K( W4 T" A) v4 F& Z# w. E8 |# ^
+ I4 F ~6 |6 V% C# y0 E2 T! n! L3 X* ~9 G
图上的人有几个我都认识,智商是相当高,属于“贼有才”的一拨儿。 可惜那时没有网络,也不知有“博”,否则图上的人即使成不了“丁磊”,也能混出个“马化腾”,可惜啊!
3 K6 [- K4 N2 N7 M
/ Y& f& Z5 |% V* ^1 M# }6 z# D6 \( R7 p0 d4 }
: {" I8 n3 n) N5 e) A; X$ s
“再过二十年” 5 h5 [7 W: R# B; i" V( ?: [- B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1 c5 o. B/ n5 B
7 K% ^) X/ D2 E
: n7 g _9 ^ a8 L+ Q+ }1 t( x! m
0 y. h5 D) I, u( q+ B1 N k 记得当时有首流行的歌,好像是唱着说:“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花儿香,鸟儿鸣,春光惹人醉。欢歌笑语绕着彩云飞。啊,亲爱的朋友们,美妙的春光属于谁?……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啊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大家一起飞,挺胸膛,笑扬眉,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记不全词儿了,但没忘那旋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