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擦汗 2025-1-24 09:05 |
---|
签到天数: 240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 d& c( T1 x9 s9 W2 i% E: r
离开母校衢州二中不到4年,潘慧蔚已经完成了又一个华丽的转身:尽管她的高考成绩不是最优秀,但凭借一贯以来的执着和不馁,今年l月,她收到了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 u7 e- B+ [: L9 a7 t! h- I. [ ^) i% J0 u
她的家庭曾遇不幸,然而现实的无情,并未将她击倒。她喜欢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专注于数学建模,也会畅想梵高的《星夜》。这个坚韧勇敢的22岁衢州女孩始终坦然面对一切――无论喜忧。
0 H+ X: |! L! D1 f+ ? D9月份,平凡却闪光的她即将远渡重洋,沿着美国东海岸的查尔斯河,满怀梦想,求学哈佛。
9 a3 w! e1 |, {& f8 I1 Y3 |1 D4 H
6 F% L& h7 ~) l3 E1 y3 [“她能被哈佛大学录取,我并不感到意外。”时隔7年,衢州二中副校长叶霜仍能清楚地记起这个只教过一年的学生。在叶霜看来,潘慧蔚不仅人如其名般的天资聪颖,而且具有独特的个人品质和魅力,“哈佛需要这样自立自强、乐观豁达的女孩。”
4 [% l# E9 w' \0 g“愿上天有好生之德”是潘的“QQ”签名,遭遇两次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让她的生活多了一层难以泯灭的苦难记忆。3 K0 u B I: T& y; j0 ~6 ^1 q& Y
1999年2月,潘慧蔚的父亲洗澡时不慎滑倒,头部受到了重创,昏迷了20多天后,父亲成了半瘫痪,生活无法自理。还是初一学生的潘慧蔚第一次意识到,原来人是如此的脆弱,曾经伟岸的父亲竟这样无声地倒下……2 `) O+ J/ i' ]
此后不久,家长会如期而至。潘慧蔚是个要强的孩子,她担心还没从阴影中走出的母亲会缺席。那天晚上,她忍不住给母亲打了电话,接电话的外婆告诉潘慧蔚:“你妈妈已经去开家长会了,而且她还特地穿了最漂亮的套装!”
. `+ ~( |' y/ L; Z& I. N: n$ `不向命运低头的母亲很快就坚强地撑起了整个家庭,她接过了丈夫曾经的机械生意,从零开始学,在“很男人的事业中打拼”。
G+ C- z: H$ b/ ^事实上,这种自信的人生观深深感染了女儿。潘慧蔚坦言,“母亲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她教会我,一个人在面对挫折困难和不幸的时候,应该怎样自信优雅地活着。”
' X0 {5 L$ e/ N; P3 a P f潘慧蔚决心向厄运挑战,她喜欢听《命运交响曲》,相信贝多芬的“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9 y9 ~! [: q/ I金子兴是潘慧蔚初中时的班主任,在他的印象中,潘慧蔚很少向他人提起自己家庭的不幸,也从来没有流露出过一丝悲观。初中三年,她的成绩一直保持着班内第一、年级前茅的位置。
8 Q P5 c& f+ w8 v % G; n% T6 T0 f8 a! F1 u
也许这并不是巧合,所有接受记者采访的潘高中时期的老师们,都提到了语文特级教师章浙中的一句“名言”:“能教潘慧蔚这样的学生,真是500年一遇。”2 \; |/ [& v6 g3 V7 s2 e. N# ?6 W" }
在老师们看来,潘慧蔚所表现出的才能近乎完美:不仅文理均衡,各科成绩优秀,而且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对亲情和友情格外珍视,是真正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T6 T6 O5 r, P i+ s$ @, N U! a4 w
只是闭了闭眼,不到5秒,章浙中清晰地描绘起7年前潘慧蔚的许多随笔。当大多数人都在随笔中谈论偶像剧时,潘慧蔚却在关注着西洋的古典文艺,从巴赫、莫扎特的交响乐到梵高、毕加索的油画,这个高一女生的独特视角和深厚内涵让章浙中印象深刻。6 z1 N R8 _+ G
学有余力的潘慧蔚爱好广泛,她很喜欢参与社团活动,擅长演讲、游泳和辩论,曾经担任过衢州二中社团联合会的主席,也在校学生会和浮石文学社任职,还做过团报的编辑。她回忆说:“参加这些活动让我和很多老师、同学都成为了好朋友,大家彼此分享经历,交流思想,这些都促进我成为了一个内在丰富的人。”
+ E# I5 z" G$ Y p不过,潘慧蔚高一时的班主任毛建清始终不能理解当年文理分班时,为什么她会出乎意料地选择了理科。毛老师觉得,以潘的才智读文读理都会有一番成就,但他始终觉得如果选择文科,她将更有优势。, R- D, L2 I/ z0 O# r2 n4 q
彼时,潘的心路历程到底如何,无人知晓。在性格上,她是一个敢作敢为的女生,“只要她选定了方向,谁都无法改变。”毛建清说。
# P \. I5 ?% i2 X潘慧蔚最终去了理科,如同她大学时选择了应用数学专业,她觉得,自己一直应该加强数理分析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而理科恰恰教会了她“在面临特别复杂的情况时,如何快速建立一个清晰的思路”。
7 Y4 O1 T! Z; J. O数学专业是一个男生占多数的世界,如果从纵向上看,潘慧蔚的这个抉择又与其母打拼在“很男人”的机械行业形成了某种呼应。, b% h& Q# R5 x& t# C
, A+ j0 S" a$ D, p3 |' L$ ?* ^当潘慧蔚还在读初二的时候,一本叫《做一回哈佛情人》的书开始在衢州二中校园里流行起来。书的作者是二中校友夏建统刊誉为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博士。
% C8 I# N5 |3 ~; p2 ^4 W7 Z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当年曾一口气读完“师兄”留学随笔的的“师妹”,竟和夏建统殊途同归——也做一回哈佛情人。
8 W) H3 ]( o, B$ w2004年,潘慧蔚考入了上海财经大学应用数学系。潘告诉记者,上海是她最喜欢的城市,在这个中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潘慧蔚接触到了许多前沿理论和业内知名人士。
) ~. v4 }) N9 ?% Z# H# Y但她觉得这还不够,内心深处,她渴望能到国外的高等学府进行一番深造。基于这样的考虑,从大二开始,她开始筹划出国,准备包括GRE和托福在内的一些留学考试,当别人暑假在旅游的时候,潘慧蔚却老实地呆在家里准备考试。
; d! {- }9 K" N9 T8 ~2 c8 H! v6 W5 E大三,她又积极地参加各种科研项目和科研活动,而科研水平又是美国大学研究生录取的一个重要标准。这一年,潘慧蔚以项目主持入的身份和几个同学研究用数学方法解决企业生产中的一些问题,并发表了《有次品的EOQ模型》和《回购策略对供应链影响的研究》两篇论文。. h: f' S/ z. }
2007年2月,她又和另两名同学参加了美国数学建模竞赛(MCM),在3天内查阅大量英文文献和资料,用MATLAB和JAVA等方式模拟不同登机过程的用时、综合成本、顾客满意度和利润等因素之后,设计出最佳登机方法,并写成24页的论文,获得了二等奖。9 E5 b+ H4 W4 j. x/ k9 R7 u
是年ll月,哈佛大学研究生项目全球网络申请启动。2个月后,她很顺利地收到了哈佛大学统计系的录取通知,而这个专业此次在全球只招录了20多人。0 i3 y; b h8 i+ Y0 m2 x- _
从小到大,潘慧蔚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似乎都没有悬念。然而,噩耗和喜讯几乎是同时来到了她的面前。) j0 `- O( [/ N( `6 e
2008年1月,雪压中国,大雪也将潘慧蔚的母亲送进了急诊室,匆匆从上海赶回衢州的女儿望着因遇车祸而重度昏迷的母亲忍住了泪水。“妈妈不希望看到我软弱的样子,我也没有别的选择;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坚强。”遭遇两次变故,潘慧蔚对“C’est la vie”(中文:这就是生活)这句法文有了更深的领悟。
; u% u' c8 @' ~3 v M) r4 _, @ R记者曾想拜访她的父母,但被潘婉拒。她的表哥詹宇宁告诉记者一个有趣的故事:小的时候,潘的姨夫李国平就说她会上哈佛,“我们以前都当是说笑,没想到今天梦想成真了!"2 K1 @* s, _9 s9 e! j- I! J
詹宇宁为妹妹今天所取得的骄人成绩感到自豪:“我常常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哈佛大学为什么会选择我妹妹。也许,正是因为她追求完美,不会为眼前的东西所羁绊。虽然高考她不是最好的,但是在大学她仍然很努力,直到被哈佛录取,机会真的只给有准备的人!”4 d5 X _9 h2 V i! u
哈佛大学地处美国东部的港口城市波士顿,再过4个月,潘慧蔚就将飞往这座美国最古老的城市。l620年,满载英国清教徒的著名的“五月花”号大帆船就是在这里首次登上了北美新大陆。- p, H! Z2 M! Q3 [* p$ F
从衢州到波士顿,等待潘慧蔚的,也将是一片充满希望和梦想的“新大陆”。 ^9 H$ L+ C, C% X( p8 V
潘慧蔚:衢州第二中学2004届高三(7)班毕业生。2008年1月,还是上海财经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大四学生的她收到了美国哈佛大学统计系硕士生录取通知书……( ?1 e. n8 g g' X# _- f0 w
: u: a6 n0 \1 Y" N# M* L8 [
/ t2 Q% ~ x% _% ?, W; C3 Q/ ?) [/ n4 U0 V
K1 s4 q. W( x* C7 o7 C
. }1 N& N8 B5 n7 M% ^" p9 c' h
( B! S6 Q4 G F+ `! f#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