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泽远(北京)
! u* Y2 S* J$ |6 _; `+ s6 r/ @' _+ Z “除了北大、清华就是清华、北大。”——越来越多的中国高考生立下宏愿,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的前途押在中国这两所顶尖大学上。 ! s/ T, a4 Y" {" Q2 j3 ~$ w
眼下中国各大学都在录取今年的新生,众多考生盼望着能跨入重点大学的门坎。但奇怪的是,一些成绩优秀的考生在家长的支持下,自愿放弃一些重点大学的录取,准备复读一年,来年再战。 ) V. o9 Z! }# @+ L0 R, q, `7 X
原来,他们的目标只有北大、清华等少数顶尖学校,其余的大学一概不去,宁可支付不菲的费用和一年宝贵的青春时光,也要圆自己的“名校梦”,这种现象被称为“高分复读”。 3 \ i5 q* V! R4 j5 U/ q& ~7 @
这两年,高分复读在中国有增多的趋势。教育学者认为,与以前中国考生千军万马争过的“高考独木桥”相比,这是一座部分考生立志跨越的“考高独木桥”。 0 _9 V; {% N1 ^; g
新华网昨天引述中共中央党校学者赵杰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高考中的一座新型“考高独木桥”正在形成。“从普遍认为到北大清华才是接受真正的‘精英教育’的认知角度看,这个独木桥几乎是当年高等教育稀缺时代千军万马要挤的那座高考独木桥的自然延续,是新形势下中国高考最具有代表性的现象。” ( `- i" [% t- v) P* }, [ Q
今年清华大学在北京地区的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15分,而北京某重点中学的胡姓考生以2分之差落榜,小胡决定复读一年再搏北大清华,和他做出同样决定的还有他们学校十几名成绩出众却没有达到录取线的“北大清华迷”。
, j4 u9 f" Z q+ v; k7 T' M 新华网引述人大附中一名毕业班班主任说,在她的班上,只愿意上北大、清华、人大的学生占绝大多数,“我觉得,高考对于他们就是考北大清华等为数不多的几所名牌大学,其中的压力和动力几乎和20多年前我们考大学的心态一样──都是在一座独木桥上颤悠着、争取着。”
0 @/ j$ x7 Z- T 来自中国其他地区的信息也显示,在高考成绩公布后不久,就有相当一批成绩出色但没有达到北大清华等名校的高分考生踏上了复读之路。2004年,北京、上海、湖北、天津、广州、江苏6省市高考600分以上的复读生就有3000多人,其中考上全国重点大学没报到的达1800人之多。
) w/ b: G1 [0 B0 J1 j 高考竞争更激烈
( B3 l2 c" N7 I) f$ q) G, S' P; t 北京师范大学附中一名教务负责人对本报说,高分复读不仅增加了考生和家长负担,也使得高考竞争更加激烈。很多复读生的考试能力强于应届高中毕业生,这对应届生来说属于不公平竞争,大学应该对复读生与应届生采取不同的录取政策。
! q/ \ O. y N }% r( ?9 U6 c 为什么北大清华对考生有这么大的吸引力?新华网引述学者说,北大清华之所以有名,原因之一是国家超常规的巨额投资。有了钱不仅可以盖大楼,更能够以远高出同行业的待遇从国内挖有专长的名师,甚至从海外高薪聘人。师生与海内外同行交流的机会也远较别校多。学生还没有毕业,就有企业慕名前来签约招人。这根本不是其它为学生毕业找工作发愁的高校所能比的。 P! r, l0 z% H/ P" |- y
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毕业生出国留学的比例远远高于普通大学,而出国留学是大多数家长和学生的梦想。 % Q4 b6 k ^. F
有报道说,北大、清华一些专业的毕业生出国留学的比例达50%,少数专业更高达90%以上。有人戏称原本为“留美预备学校”的清华大学为“新留美预备学校”。 4 C+ @8 H6 O+ q. f- 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25 22:58:02编辑过] 4 `' h+ H* F; f2 v4 l
|